這種“占位即戰略”的布局,讓入駐企業天然獲得流量入口。正如某科技公司負責人所說:“在NEO簽下租賃合同那天,我們的客戶拜訪量直接翻倍”。
一、辦公空間的基因重組:當黑科技遇上人性化
NEO企業大廈用“三螺旋結構”重構辦公空間DNA,讓冰冷的鋼筋水泥變成會呼吸的生命體:
二、租賃市場的“特斯拉模式”:重新定義價值公式
當傳統寫字樓還在比拼租金單價時,NEO企業大廈已用“TCO(總持有成本)革命”改寫游戲規則:
| 成本項 | 傳統甲級寫字樓 | NEO企業大廈 | 降本幅度 |
|--|-|-|-|
| 基礎租金 | 280元/㎡ | 115-230元/㎡ | 最高59% |
| 物業費 | 35元/㎡ | 22.4元/㎡| 36%|
| 空調能耗 | 8元/㎡/天| 分戶計量 | 彈性節約 |
| 中介傭金 | 1個月租金| 開發商直租 | 100% |
| 裝修成本 | 2000元/㎡| 帶精裝交付 | 100% |
這種“硬件降維+服務升維”的組合拳,讓某生物科技公司搬遷后年度運營成本直降218萬元。更吸引人的是“生長型租賃”政策:企業可按發展需求隨時調整面積,避免空間閑置浪費。
三、未來辦公的預言書:正在發生的三大變革
NEO企業大廈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未來辦公方式的試驗場:
正如綠景集團負責人透露:“我們正在測試腦波感應燈光系統和情緒調節香氛,未來辦公桌會比你的家人更懂你”。
NEO企業大廈像一座巨型路由器,將深南大道的資本流量、深圳灣的科創能量、大灣區的政策紅利,轉化為入駐企業的增長密碼。當別人還在討論“后疫情辦公模式”時,這里早已用16米挑高大堂的黃銅立柱,撐起了未來十年的商務想象。
]]>第一、寫字樓形態化:寫字樓形式在更新,比起從前的單一形式,寫字樓更注重用戶的需求,著重吸引年輕化、擁有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人群。這樣的人群注重辦公空間的綠色健康以及可持續性,更需要自由空間,在公司地理位置上偏好交通便捷,周邊娛樂設施豐富。
第二、寫字樓科技化: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創新帶來更新建筑的運作方式,重新考量建筑的表現力以及探索建筑的潛在能力。科學改變人類的生活形態,在寫字樓辦公的人群也慢慢開始接納全新的工作方式以及創作思考。科技的突破讓寫字樓變得更為高效安全純粹,當然,未來的發展也必將和科技的發展緊密相連,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也不斷應用在寫字樓上,科技也不斷將寫字樓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和高度。
第三、辦公空間共享化:未來寫字樓規模會逐漸縮小,適應性逐漸提升,并且傾向于高含量高協作性的可變空間。提高空間的利用率,讓辦公室變成高效的辦公場所。而這種高效的辦公場所可以為不同的工作模式、工作情況提供不同的選擇。科技為移動辦公提供了可能性,辦公室未來會成為客戶與辦公人員互動的主戰場。
第四、寫字樓空間模式化:新時代金融服務的轉型,使得技術和數字化創新團隊得到了大幅增長。而對尖端人才的爭奪在以技術為核心的大城市就顯得尤為激烈。辦公環境在滿足團隊協作需求的同時,也不能與常規的辦公場所大相徑庭,創新的辦公場所能夠激勵年輕員工努力創新,開拓未來。
第五、寫字樓低碳辦公化:綠色生活,低碳辦公幾乎已經成為時代的而后主旋律。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80、90后觀念大幅轉變,寫字樓的綠色低碳健康化需要從寫字樓的設計研發開始就進行考慮,其材料、設備的選取就務必要滿足綠色低碳辦公的需要,在軟件硬件上就要為寫字樓提供低碳化的可能性。
第六、寫字樓人性化:寫字樓經歷漫長的發展,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冰冷鋼鐵結構,而是充滿人文的溫暖空間,逐漸從單純追求高效率高品質變成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