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們經常教訓我們:“不好好讀書,長大后就只能回家養豬!”不過現在看來,等你想回家養豬時,這個行業早就高不可攀,怕是養不起了,這競爭也太大了。

就在不久前,房地產企業萬科發布豬場招聘崗位,這檔跨界養豬的事件一度被刷屏,直至上了熱門。據說就連碧桂園和萬達,也是早有類似的動作。

疫情之下,又一行業大變天!房地產企業集體養豬?-咚咚租

豬說:此生萬萬沒想到能成為網紅!

疫情之下,又一行業大變天!房地產企業集體養豬?-咚咚租

無獨有偶,房地產企業早幾年也涉及養豬,開啟房地產企業集體養豬:
2014年底,萬達集團王健林曾宣布去貴州養豬,后續豬肉通過萬達廣場賣到各大地區;
2016年恒大集團許家印則投資3億,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為主的農牧基地;
2018年5月,碧桂園微信公眾號曾發布一則招聘養豬專家的信息。

其實不止房企養豬,其它行業也在養豬:
2009年初,網易董事長丁磊在廣東省兩會上,高調宣布養豬,一時間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2018年3月,阿里云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達成合作,通過人工智能系統“ET大腦”實現智能養豬;
2019年618前夕,京東數科旗下京東農牧更是推出與吉林精氣神合作的AI養殖豬,全渠道聯合上線“AI鮮肉鋪”;
早在十年前,高盛斥資近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一帶大手筆全資收購養豬場;
早在十年前,德意志銀行注資6000萬美元獲取上海宏博集團公司養豬場30%的股份。

賣房不如養豬?
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中國年豬肉消費量超5000萬噸,養豬堪稱億萬級市場。中國的豬肉養殖行業龍頭中,還誕生了千億級富豪——牧原股份的秦英林,財富增長16%,身家1550億。

在豬價起飛、房子難賣的2019年,萬科全年凈利潤388.7億元,同比增長15.1%,低于市場預期。牧原股份則攬獲61.14億元的凈利潤,同比暴增1075.37%。在房企業績受困時,養豬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并不奇怪。

養豬也有政策紅利。國家于2019年發布政策,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給予一次性補貼。農發行也于2019年11月出臺文件,稱未來3年將安排500億元信貸規模和資金,支持生豬產業。

看到這,小編我是二話不說,絞盡腦汁,不顧所有人反對,連滾帶爬,飯也不吃,連夜做了一套科學養豬實施方案提交給老板,老板看了看方案,再看了看我,好久好久才憋出一句話:“我們是咚咚租,不是咚咚豬!”

疫情之下,又一行業大變天!房地產企業集體養豬?-咚咚租

額,好吧,可能還沒到時候!我們還是兢兢業業幫客戶找辦公室吧!

多元化轉型不意味著舍棄主業
僅在2019年前三季度,萬達便與遼寧、四川、陜西、廣州、甘肅等地政府簽下大單,簽約項目總投資額度高達3550億元,涵蓋萬達城、萬達廣場、萬達文旅城等地產業態。

由此一例其實可知:高周轉、高杠桿、粗放式、賺快錢——房企屢試不爽且收獲良多的打法依舊是“很香”的,轉型意味著切換至陌生且需精耕細作的領域,需要思維轉化、業務架構、團隊更新,而這些并不容易。

轉型是資源的再平衡,在既往業務慣性及運營模式的掣肘下,多元化嘗試似乎需要更多時間逐步推進。即便如此,當房企意識到生存環境的改變及行業格局必將出現的調整,其重新審視資源并再行發現價值的旅程已經開啟。

疫情之下,又一行業大變天!房地產企業集體養豬?-咚咚租

我還是晚點再問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