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期過后,將是一場巨頭與巨頭之間的較量。距離聯合辦公品牌WE+與酷窩的合并剛一個月,聯合辦公品牌優客工場,在上周宣布與洪泰創新空間合并。

經歷過去兩年的快速進入后,聯合辦公行業整合的大潮,已然開啟,可以預見的是,洗牌期過后,將是一場巨頭與巨頭之間的較量。吸納大公司入駐,促進客群多元化,增強服務,逐漸成為聯合辦公行業的共識。

合并、收購

“目前聯合辦公行業已經進入到快速整合階段,品牌合作運營是未來聯合辦公運營的一個方向。”戴德梁行北中國區寫字樓-企業服務部高級董事嚴區海表示。

4月26日,國內共享辦公領域發生了最大的一起合并交易,優客工場與洪泰創新空間合并。合并后,優客工場董事長由毛大慶出任,聯席CEO將由毛大慶、王勝江共同出任,洪泰空間產品線保持獨立運營,團隊架構不變。合并后公司總體估值約90億人民幣。

更早一些的3月份,無界空間完成近1億元A+輪融資,并宣布全資收購Fourwork(富空間)。無界方面稱,融資及并購完成后,現有空間將達13家,總面積占30000余平米,提供5000余工位。

聯合辦公市場正在發生這些事-咚咚租

去年至今知名聯合辦公品牌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克而瑞,36氪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WE+與酷窩也在3月份宣布合并。這意味著WE+酷窩正式完成了在華北、華中、西南和華南地區16個重點城市 、47個空間的布局。

其實,優客工場和洪泰創新空間的合并、WE+與酷窩的合并,無界空間收購富空間都絕非行業個案,去年3月,優客工場和無界空間宣布達成股權戰略合作,還有氪空間參股了納什空間B輪融資。

從這幾次大的合并、入股事件看,當事雙方說得最多的理由是:對規模化的追求。

“規模大成本就低,比如線上平臺的費用會省很多。這樣的規模化使得贏利能力增強,然后利用這種跨地域的資源去做我們線上的平臺,在我們線上平臺增加除了租金以外的收入,這是能看到的最大好處。”與無界合并后,酷窩創始人莫萬奎如此說道。

另一方面,這或許還預示著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克而瑞報告顯示,大魚吃小魚,體型相當則合并。

海外擴張

合并收購之外,規模靠前的公司都在加速“跑馬圈地”,以期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克而瑞調研報告,WE+計劃2018年在中國布局200家,SOHO 3Q計劃在2017年工位數達到10萬個。

氪空間在2016年一年中,從一個社區開到了30個社區,管理面積也從不到2千平米擴張到了如今超過14.8萬平米的規模,未來,其還將在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進行深度布局。

聯合辦公市場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運營商已經將擴張戰場瞄向了海外市場。

聯合辦公市場正在發生這些事-咚咚租

氪空間南京夢幻城社區

比如與洪泰創新空間合并后,優客工場的國際化野心非常明顯。交易完成后,優客工場2017年全球布局24個城市近100個場地,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國臺北及新加坡、紐約、倫敦等城市,計劃三年內在全球35個城市設立150個場地,為創新企業提供10萬個工位,總辦公面積預計達50-60萬平方米。

另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聯合辦公品牌裸心社(naked Hub),4月10日宣布將在上海、北京、香港以及越南的河內與胡志明市等5座城市進一步擴展其聯合辦公網絡,擴大其聯合辦公空間(辦公室出租和寫字樓出租)的數量至21家。

更早一些的去年11月,WE+位于美國舊金山和芬蘭赫爾辛基的空間將正式改造完畢,并投入使用。

大公司的生意

伴隨著行業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一二線城市聯合辦公空間的過剩隱憂已出現,高力國際《2017靈活辦公空間展望報告(亞太地區)》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僅北京、上海兩個城市,聯合辦公空間網點數量就分別多達235個和860個。

另一群“分蛋糕”的人或將入場。3月26日,北京商辦限購,只能做商業用途。嚴區海認為,北京商辦新政后,對聯合辦公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更多商辦轉賣為租成為唯一出路,拓寬了聯合辦公選址范圍,可以選擇更優的地理位置,但行業內選址競爭會隨之加大。

但采訪的業內人士對這一市場仍然非常看好。一個頗為令人玩味的現象是:亞太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大型企業開始讓員工們搬入聯合辦公空間。

 比如,硅谷銀行在多個美國市場使用WeWork的服務;匯豐銀行在香港的535號大樓里,租用了400余個WeWork的工位供其數字團隊使用;安永也把悉尼的一個團隊搬進了聯合辦公空間。

伴隨著這一趨勢,高力國際預測聯合辦公市場未來將有著極大的發展前景,到2030年,30%的企業地產組合都會是靈活辦公空間。短期預計將有更多的跨國企業把一些特定部門搬進靈活辦公空間——數字、創新或技術團隊最有可能搬進這些空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跨國企業開始青睞這種辦公模式?高力國際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杰表示,首先,靈活辦公空間使跨國企業可以在規模上實現更大的靈活性,較快地擴大或縮小規模,項目團隊尤其如此。另外,將特定團隊設于動態環境中可提供許多良好契機,與創新相融合、提高員工穩定性、發現人才,以及與其他最終用戶實現交叉銷售。其次是租賃會計準則變化,短期租約(12個月以下)將不受新標準影響。

“租桌子”外的其它盈利渠道

 在一些聯合辦公空間快速擴張的同時,一些經營不善者已倒閉,行業優勝劣汰之勢初顯。去年曝光倒閉的有北京Mad Space、深圳“地庫”;北京綠客屋因與房東產生糾紛被砸毀;位于深圳南山的“孔雀機構”因其拖欠租金和物業管理等相關費用遭遇強拆等。

據媒體報道,大部分聯合辦公前期投入較大,包括裝修、租金、辦公配套等要投入幾百萬,后期還要面對推廣、人力、水電、稅費、辦公用品等更為龐大的空間運營開銷,成本高,盈利難。

從《 2016 北京市眾創空間藍皮書》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到,目前眾創空間的利潤渠道大部分仍停留在通過“二房東”收取租金的階段。

優客工場毛大慶認為聯合辦公未來會有很多的衍生品,其中流量搭載、企業生態培養將成為聯合辦公的下一步盈利模式。

“從服務業角度看,行業普遍存在客群定位不清,經營的手段、團隊、渠道不穩定,產品定位較為混亂的問題”,星庫空間創始人、CEO白羽表示,能不能給客戶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如何最大限度滿足于創業者辦公和工作的實際需求,才是聯合辦公空間最應該去思考的地方。贏得規模應該具備客戶導向,服務意識,比如萬豪、希爾頓等知名酒店就一定不是通過市場占有率來鞏固規模,擊敗競爭對手。

到底什么是服務?在白羽看來,國內的通病反而是基礎服務做得不好,小到一個辦公環境的需要,私密性、企業形象,硬件環境,網絡的可靠性等這些基本需求的滿足。

“工位”生意外,該行業對盈利方法的摸索一直在進行。據嚴區海介紹,無界上線了新業務WStudio布局移動辦公,新型的辦公習慣正在培養中,C端的市場如果被激活,將會有更大的盈利空間;Wework除去租金,還會有會員制等增值服務收入,優客工場、無界、3Q也都在積極搭建更多元化的服務,例如人才引進、 培訓、傳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