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納稅1.79億元,全年納稅總額653億元,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200萬個。”這是2020年碧桂園的成績單之一。碧桂園集團近期發布的2020年年報顯示,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憑借前瞻性的發展戰略、多元精準的布局,碧桂園還是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

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5706.6億元,同比增長3.3%;權益合同銷售面積約67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銷售業績再創新高。今年1月至2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868.6億元,同比增長61.33%。
盡管受去年疫情影響,部分項目進度有所放緩,2020年碧桂園仍實現總收入4629億元,毛利潤約1009億元,凈利潤約541億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可動用現金余額達1836億元,這將為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提供堅實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有息負債總額從3696億元下降至3265億元,同比下降11.7%。報告期內,碧桂園凈負債率為55.6%,連續多年保持凈負債率低于70%,遠低于行業均值。
同時,碧桂園公開了未來“三年增長”計劃。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表示,“公司有信心在未來3年每年錄得10%以上的權益銷售額增長”。
在最新財報中,碧桂園創始人、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表示,碧桂園在國內廣泛布局,項目已進駐中國內地所有省份,均衡布局在各線城市。
截至2020年底,碧桂園已簽約或已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2958個,業務遍布31個省區市、289個地級市、1350個縣(市、區)。
碧桂園財報顯示,目前已進駐的245個三四線城市中,84%的城市處于庫存短缺或合理狀態。億翰智庫專家認為,整體來看,碧桂園的土地儲備兼具廣度和深度,廣泛布局可以分散風險,深度聚焦則有利于提升競爭優勢。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碧桂園除了地產主業表現依舊亮眼,高科技產業上的布局也成果初顯。
自2018年7月創立以來,碧桂園全資子公司博智林重點聚焦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的研發應用。博智林現有在研建筑機器人46款,絕大多數通用于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筑施工,其中18款建筑機器人已投入商業化應用。
3月4日,博智林機器人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鳳桐花園項目施工現場亮相。截至今年2月,博智林機器人已在15個項目中開展試點應用,累計應用施工面積達80萬平方米。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教授認為:“碧桂園已走在了全國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機器人領域的前列。”
同時,碧桂園餐飲機器人也快速成長。碧桂園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集團正全力打造中國領先的機器人餐廳連鎖品牌。目前,共有80家門店在運營,共投放單機設備583臺。
來 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記者張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