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必然要有一個時代的特點和烙印,我們愛瘋狂,瘋狂這個瘋狂那個,但一般都是一陣風,只是愛買房這事比較久了,雖然中國人自古愛買房,都知道安居樂業(yè),古代也是有錢置田產,但那大多是有錢人的事兒。到了21世紀,人們才開始漸漸走上全民買房的時代。其實剛剛市場化改革時,人們的觀念還沒轉過來,對買房還不大認同。后來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大家似乎懂得了“不買房是傻子”的道理,加上有人的忽悠,幾乎到了全民炒房的地步。
可是道理歸道理,如果說以前是觀念問題,可是當房價高到不是普通人買得起的時候,觀念成了一種痛苦的表現,因為你的現實購買力與觀念發(fā)生了沖突,內心想買卻無力可買。于是買房成了有錢人的游戲,越有錢越買房,越買房越有錢。連本錢都拿不出的成了吃瓜群眾。
近日,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每戶城市家庭平均擁有161.7萬元資產,我國城市家庭更偏好買房,住房資產占比高達77.7%,接近8成,是美國家庭住房資產占比(34.6%)的2倍之多。年輕和年老家庭、低學歷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房產占比較多。除此之外,中國家庭近40%的錢都躺在銀行。
百姓偏好買房這也是無奈之舉,都是被市場逼的,過去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yè),的確影響了上百個行業(yè),但也讓更多的實體經濟不再景氣,雖然不能全歸房地產的原因,但房地產的吸附作用太大。導致人們無力去干別的,只喜歡買房炒房,因為辛苦一輩子還不如炒套房子來的劃算,這是大實話。當這種觀念深入人心的時候,你想想還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