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樓市里并沒有普通人與大專家的區別,看懂樓市真相和機會的永遠是極少數。許多人在過往的房產投資中獲利頗多,并非個人的能力,只是趕上快速城市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浪潮而已。以房產投資家自況,實在是名不符實。

當然,如果說普通人與大專家有區別的話,那也不過是普通人往往兩眼一抹黑,房產專業知識相對匱乏,于是每每隨波逐流,成功與失敗均不在掌控之中。但大專家往往犯的錯卻是低級的教條的和不可原諒的。知道的太多,于是每每無從下手。這就好比股市里的贏家與炒股專家不是同一個概念一樣。

普通人與大專家最后的結果其實是一樣的:要么不敢入市,錯過一波又一波賺錢發財的機會,總在等待房價降下來。要么買了并不適合自己的城市里的房產,輸在產品層面上。因此,普通人不必妄自菲薄,知道的少或者完全不懂可能更有利于做出判斷。股市里不懂技術分析的,只要賭對了大勢,也就成功了一半。

樓市行情已經出現,對普通人至關重要的三個購房理念-咚咚租
這其中政策的催谷作用功不可沒。從城市群,都市圈,到接近普惠政策雨露均沾的戶籍新政,政策所展示出來的調控力度與施惠幅度超乎想象。這中間,最大的動力當然來自于國家對城市化率快速提升的予以厚望,以一種時不我待的追趕心態在試圖快速確認時間節點。

經濟社會需要發展,需要像樣的指標增長,于是順便把房地產帶了出來。因此,這一波政策利好期初并非是施恩于房地產,但兜兜轉轉仍然落腳到了地產上。無論是產業也好,居住也罷,應對老齡化,或者促進消費的升級換代,希望更多的農村人落腳城市,城市之間展開白熱化的競爭。競爭需要秀肌肉,如何讓落腳于此城而非彼城,居者有其屋,屋要多建要買得起,市長們豈能不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