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房子越蓋越多,人們并沒有減弱對房子的追求欲望呢?感覺還是那么緊張?這就好比,我一向支持多供地,可是地供應了,房子卻沒蓋,即使蓋了房子,房子也沒賣,即使賣了,房子也沒有賣到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手里。這個原因很簡單,如果房地產只是簡單供不應求那就真的簡單了,房子作為商品自然遵循市場的規律,房價是受供求關系影響,然而這種供求關系早就失衡了,甚至是帶欺騙的,早就是公開的秘密,大家習以為常了。

其實這就是涉及到一個囤房惜售以及空置問題。從哲學角度說,房子缺嗎?當然缺!永遠都會缺,因為人們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更是不斷升級的,而且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對房子的需求和欲望更是沒有止境。但是回過頭來看我們的房地產,我們還遠遠談不上講這些品質升級的時候,當前還正處于很多人在解決最基本的住房“溫飽”問題,即住房底線。可就是這樣,好多人硬生生把民生的住房搞成了金融炒作。
更多案例
最可氣的是還有人理直氣壯,更是顛倒黑白,否則為什么會在經歷了房地產黃金十年后,出來一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樣一個新定位呢?房子本身兼具自住和投資屬性,都沒有錯,很多專家急了跳出來,沒有房地產業就救不了中國經濟,房地產才是最大的實體經濟,買房就是投資,投資就是投機,男人不買房就是耍流氓,兒子不給父母買房就是“不孝”,不買房才是真的房奴,買房越多貸款越多的人都成了富人。
這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師大教授董藩,上面這些話也都是出自他口。他的話不完全沒道理,是啊,買房越多的人都成了富人,我也覺得是這樣,可是當大多數老百姓連一套房都買不起的時候,你卻在這里鼓吹炒房,買房越多的人不是炒房是什么?其實你掙錢沒啥,也沒人說非要分你的,只是看看大多數,把國內的錢掙夠了,他們還會乖乖待著這里嗎?早跑國外去了。你覺得國家允許這樣的現象大面積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