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為改革開發后迅速崛起的高新技術創新產業地,在進入21世紀以來,其寫字樓租金復合增長率一直是四個一線城市中表現最好的。但從今年的市場調研和反饋來看,深圳的寫字樓租賃行情開始出現下滑。在19年下半年,新增入市項目預計將超過100萬方,在福田和南山的一些核心地段,租金降幅甚至超過了40%,可謂大起又大落。

上海,中國金融之都,眾所周知金融企業歷來是寫字樓最忠實的客戶,但面臨國家對金融行業的管控趨嚴,很多甲級寫字樓也面臨租客“快進快出”的窘境。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統計,在最能反饋當年寫字樓行情的第三季度市場報告中,上海甲級寫字樓的租金指數出現小幅下跌,有近40萬方新增入市,大宗項目方面成交額下跌,整體成交持續放緩。
北京,在19年第三季度寫字樓空置率也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季度租金指數反饋上同比上漲、環比小幅下跌。雖然經濟增速放緩、需求端的刺激逐漸疲軟,但隨著19年對新項目入市開始限流致使供應端趨于穩定,所以北京的寫字樓租賃市場整體表現為可預期范圍之內的小幅下調。
廣州,第三季度寫字樓無新增項目入市、總存量不變,租金指數方面在越秀等部分城區還出現了環比上漲。為了加快市場對空置房的去化以及應對年底新項目的入市,廣州整體租金指數還是以微弱的下跌趨勢來獲取更高的市場彈性。
所以不難看出,在鐵打的供需關系上,深圳選擇了在需求端低迷的大環境下,供給端反而異常發力,導致供遠過于求,行情下滑是自然。相比之下,北上廣則更多是受需求因素影響, 而在穩健的經濟政策調控下,還不至于“步入寒冬”,所以集體唱衰這件事,就顯得過于以偏概全、小題大做了。
再來看新一線城市成都,同樣來自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成都寫字樓第三季度簡報》指出,無新增入市,錄得凈吸納量為5.3萬平,推動整體空置率下降1.7個百分點。為了緩沖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需求端疲軟,成都19年新增入市項目量將為近三年來最低,第三季度更是無新增入市,租金指數環比小幅下跌,月均租金為102.7元。近五年,在各大一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屢創新高的同時,成都市內的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反而呈逐年波動性下跌趨勢,其中東大街沿線與金融城區域表現最佳,積極去化,所以總體空置率的下跌也直接導致了寫字樓租金的回暖。在19年的第三季,成都的甲級寫字樓租金也從17年的谷底開始緩緩上升,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省市政府積極推動的產業升級政策與新增入市限流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