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表示,目前物業管理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物業企業上市熱潮將延續,預計年內有望突破70家。
上半年,規模擴張仍是物業管理行業發展一大關鍵詞。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上市物企在管面積繼續快速增長。嘉和家業物業服務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50家上市物企中,共有45家披露在管面積,總在管面積合計為53.46億平方米,平均在管面積為1.16億平方米,較2020年末增長8.6%。
以頭部企業為例,碧桂園服務、恒大物業、融創服務等公司規模繼續快速擴張。數據顯示,上半年碧桂園服務新增在管面積3.67億平方米,增至6.44億平方米;恒大物業在管面積同比增長77.2%,增至4.5億平方米;保利物業期內在管面積為4.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約35.16%;融創服務在管面積同比增長64.5%,增至1.73億平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頭部企業因為具備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和資源優勢,更有利于進行大規模擴張。相比之下,中小物企雖然規模也繼續增長,但規模相對較小,這也導致行業分化加劇。
在規模持續快速擴張的同時,上市物企營業收入繼續快速增長。嘉和家業物業服務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上半年50家上市物企營業收入總額達892.47億元,行業平均營收為17.85億元。從營收增速看,上半年上市物企增速均值約為55.1%。其中,世茂服務、越秀服務和方圓生活服務實現營收翻番。
數據顯示,上半年碧桂園服務營收增至115.6億元,位居行業第一。位列第二、第三位的恒大物業及雅生活服務營收分別為78.73億元和62.47億元。此外,保利物業與綠城服務營收也都突破50億元。
與地產行業利潤率持續下滑的趨勢截然相反,上半年上市物企利潤率水平持續走高,未來有望繼續增長。
數據顯示,上半年50家上市物企凈利潤總額達143.72億元,平均凈利潤達2.87億元,平均凈利潤增速達67.3%;平均凈利率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達16.1%,再創近年來新高。
從凈利潤增速看,上半年共有48家上市物企均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以融創服務為例,上半年融創服務實現毛利10.3億元,同比增長121.5%;毛利率約為31%,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1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154.4%;凈利潤率為19%,較去年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
上半年,恒大物業實現毛利29.39億元,同比增長68.7%;歸屬股東凈利潤為19.35億元,同比增長68.6%;毛利率為37.3%,凈利率為24.6%,均位于行業較高水平。
多家物業企業表示,規模效應不斷顯現、收入結構繼續優化等是盈利增長的重要原因。此外,降本增效成果顯著也進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智慧化科技賦能、高毛利率業務占比提升等是物企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預計未來主流物企將進一步強化智慧化管理體系打造,挖掘增值服務等高毛利項目增長空間,預計整體盈利能力將穩中有升。
住建部、發改委、民政部等多個部門日前發文,鼓勵物業與各類生活場景融合,積極探索智慧社區建設等,北京和上海等地也提出完善物業服務行業標準,支持智慧物業平臺建設。預計隨著更多政策紅利的加快釋放,物業企業增長空間將繼續快速增長。
在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預計下半年物業企業上市熱潮將延續。從板塊估值水平看,上市物企估值水平明顯高于地產行業估值水平,是吸引物業企業積極上市的重要原因。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共計51家物業服務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其中,港股上市企業達47家,A股上市企業4家。
中指研究院稱,目前物業管理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年初以來已有10家物業服務企業成功上市,行業整體市值突破萬億港元,目前處于交表狀態的擬上市物企有22家,預計年末上市物企將突破70家。
來 源:中國證券報
]]>《辦法》明確,將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物業管理監管體系,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實施物業服務活動的物業服務企業和物業管理項目負責人納入了信用評價的主體,并規定了信用信息分為基礎信息、良好信息以及不良信息三類。信用信息采用計分和等級評定的方式,由市住建局按年度對信用主體進行信用等級評價,并按照信用主體的綜合得分排名情況劃定五個信用等級,即區分為AAA(優秀)、AA(良好)、A(一般)、B(合格)、C(不合格)等五個等級。
今后,深圳將設立物業服務企業紅名單,紅名單從信用等級為AAA、AA的物業服務企業中產生,同時設立物業服務企業和物業管理項目負責人風險名單制度,被列入風險名單的情形包括連續兩個自然年度信用等級被評定為C,以及涉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拒不退出物業管理區域等重大違法行為。
為發揮物業管理信用評價體系的指引作用,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和項目負責人遵法守法、誠信經營,《辦法》按照其獲得的信用評價等級分別規定了相應的激勵或者懲戒措施。若信用等級為AAA、AA的物業服務企業,則鼓勵建設單位、業主組織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時優先考慮,企業在辦理物業管理服務事項時可享受“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在政府部門和物業服務行業自律組織的各類評先評優表彰、獎勵等活動中,優先考慮或者推薦信用等級較高的物業服務企業和項目負責人;尤其是被列入紅名單的物業服務企業,除享受上述激勵措施外,市住建局還可通過信息平臺和相關媒體予以公布宣傳。
而信用等級較低(B、C及被列入黑名單)的物業服務企業,將被市、區住建局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采取書面提示、加大檢查頻次、約談、依法限制進入深圳市政府采購物業服務項目、限制評優評先和投標資格等方式對其進行懲戒;對于信用等級較低的物業管理項目負責人,可書面告知其所屬企業,并在物業管理招投標評定標專家資格方面進行限制。
來 源: 深圳晚報
]]>3月16日,恒大物業發布上市后首份年報稱,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05.0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3.31%;凈利潤26.47億元,同比大增184.32%。
恒大物業業績大幅增長,得益于規模的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在管面積達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6.05%;業務范圍擴展至中國290個城市,覆蓋220.7萬戶業主。
除恒大外,近期發布2020年年報的世茂服務、融創服務、新城悅服務等擁有大型開發商背景的物業管理公司大都出現在管面積大幅增長,利潤高速或穩健增長的情形。
以世茂服務為例,2020年,世茂服務在管面積約為1.4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4.4%。2020年,世茂服務實現收入約50.26億元,同比增長約101.9%;凈利潤為8.97億元,同比增長約72.1%,三年期間復合增長率122.7%。
截至2020年底,融創服務在管建筑面積達到1.3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5.1%。同期,新城悅服務在管建筑面積約為1.01億平方米,合約建筑面積約為2.0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分別為68.6%和33%。
加速收并購是物業企業擴張的重要方式。在16日舉辦的業績發布會上,恒大物業管理層透露,今年僅兩個月時間便完成外拓及并購新增在管面積約1.1億平方米,截至2月28日公司總在管面積達4.13億平方米,合約面積6.79億平方米,已完成全年6億平方米在管面積目標的68.8%。未來三年,公司力爭在管面積復合增長率將不低于50%。今年以來,恒大物業加速擴張,立下年內要新增拓展在管面積超3.6億平方米,凈利潤超39億元的“軍令狀”。
世茂服務總裁、執行董事葉明杰也在此前的業績會上表示,未來三年世茂服務將繼續實現五倍增長。世茂服務2020年收購9家公司,包括北京冠城酒店物業、浙大新宇、福晟生活服務等多元業態物管公司,通過收并購新增合約面積約7100萬平米,占比總新增合約面積約71%。
近年來,房地產開發企業扎堆進軍物業領域。特別是在2020年出臺的重點房企融資管理新規(業內稱“三道紅線”)下,房企迫切降負債。而拆分物業上市后,房企可增加賬面資金,改善負債指標。碧桂園、保利、中海、招商蛇口、恒大、世茂、融創等大型房企先后完成物業分拆上市。
業內認為,物業發展空間廣闊是房企紛紛選擇這一“賽道”的重要原因。根據中指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2024年全國物業管理面積將達到311億平方米,市場增速迅猛、資源充足。
依托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項目儲備,物業公司也能得到快速的發展。此番恒大物業管理層表示,大股東恒大集團后備資源充足,住宅、商寫、舊改等儲備總面積2億-3億平方米。2020年恒大集團銷售面積為8085.6萬平方米,每年有大量優質項目持續穩健交付,為物業企業的擴張發展提供基礎。
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副總經理牛曉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物業行業一直以來只是房地產開發商的一部分業務,但是近幾年來物業管理部門紛紛獨立出來分拆上市。這證明整體地產業看好物業這一賽道。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港股整體的市盈率較低,但是物業上市企業的平均市盈率卻相對較高,物業的市盈率經常數倍于傳統地產公司。而且,牛曉娟表示,房地產行業目前達成一個普遍共識,那就是房地產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提供以物業為代表的社區服務,這也解釋了開發企業對物業公司的重視。
來 源: 中國新聞網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盡管今年以來物業企業上市潮仍在繼續,但隨著大量企業涌入,物業股在經歷集中調整期后,估值逐漸回歸到合理水平,也漸漸進入“分化”階段。但資本市場永遠追捧實力企業,未來物業股的分化將會持續,具備增長實力和良好業績表現的物業股將會持續受資本加持。
合計募資凈額接近600億元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物業服務價值進一步凸顯。在估值暴漲推動下,多家房地產開發商紛紛拆分物業上市。數據顯示,目前港股市場共有31只物業股,其中包括融創服務、恒大物業等21只股是2020年以來上市的。
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登陸港股的這21家物業公司,均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分拆而來。
對于房地產企業積極推動物業分拆上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用輕資產平臺募集資金。”中信證券分析師陳聰也指出,“三道紅線”之下,分拆物業被當作一種改善財務的辦法,無論該板塊是否已經準備好獨立運營,房企都會急于推動物業公司上市募集資金。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去年以來登陸港股的21只物業股,合計首發募集資金凈額接近600億元,其中華潤萬象生活募資金額最多,高達138.13億元;融創服務、恒大物業、金科服務、世茂服務的募資凈額也超過了50億元。還有公司選擇以介紹方式上市,即股票開始掛牌交易時并不進行融資,比如深耕福建的建發物業。
記者還注意到,目前還有超過10家物業企業在排隊港股IPO,如新力服務等;還有一些房地產開發商正在籌劃分拆物業公司上市,如陽光城、龍光等。
超過六成個股跌破發行價
扎堆上市的物業股,在資本市場上并沒有全部受到資金的青睞。以3月11日收盤價格計算,去年以來上市的21只物業股,18只已跌破發行價,占比接近62%。其中燁星集團跌幅高達56.41%;宋都服務的跌幅超過50%;第一服務控股、興業物聯、榮萬家、金融街物業、遠洋服務跌幅也在30%以上。
針對多數物業股破發,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背后可能隱藏著基本面不足。”從業績來看,以2019年為例,恒大物業、華潤萬象生活當年營收在50億元以上,融創服務、世茂服務、金科服務也超過了30億元,而興業物聯、宋都服務和燁星集團則不足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頭部企業強者恒強的趨勢愈來愈明顯。融創服務近期發布的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收入46.23億元,同比增長約63.5%;扣除一次性上市開支影響后,當年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6.2億元,同比129.8%。融創服務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因業務規模持續擴大,規模效應顯現,加之不斷完善的精益化管理,促進了降本增效所致。
2020年業績大增的還有時代鄰里,當年收入約為17.58億元,同比增加62.6%;凈利潤約為2.37億元,同比增幅約148.6%。時代鄰里相關人員稱,業績大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集團管理的物業的建筑面積增加;二是物業管理服務及增值服務收入增加;三是集團積極優化運營和采取智能化應用,提升運營效能及降低成本和費用所致。
此外,恒大物業預計2020年凈利潤及股東應分配利潤預計均為去年同期的2.8倍左右,世茂服務預期2020年集團未經審核凈利將錄得不少于80%的增長。這兩家公司同樣將業績增長主要歸功于在管建筑面積的增加,及社區增值服務與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的綜合上升。
對于物業股未來的表現,多位物業企業的相關人士認為取決于“增長實力和良好業績表現”。那么,物業公司未來該如何實現業績突破?嚴躍進表示:“未來物業公司增量將主要來自第三方市場,這將考驗物管公司的外拓和并購整合能力。此外,多元化及高溢價服務方向也可能有較大的空間。”
來 源:中國網
]]>在住房和建設領域,我市對物業企業按在管面積每平方米0.5元給予2個月補助;減免2個月公租房、人才住房租金;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等。據估算,我市住建領域此次補貼、減免金額達47.36億元,其中,對物業服務企業補貼約5.76億元;減免公租房和人才房租金約1.6億元;減少以及延緩繳存住房公積金約40億元。
在交通運輸領域,市交通運輸局對出租車駕駛員臨時月租減免3000元/車,給予出租車企業經營權延期獎勵。深圳機場出臺減免客戶物業租金和管理費扶持措施。各集裝箱碼頭減免疫情期間在港集裝箱堆場使用費,對載有疫情防控物資的船舶、車輛開辟綠色通道。
在資源保障領域,我市惠企16條措施提出“免除全市工商企業2月份當月繳交基本電費,由市財政代繳”。深圳供電局快速響應,一個月內多次出臺減免電費政策:2月2日,對居民用戶、防疫重點用戶3月1日前欠費不停電,不計算違約金;2月8日,免除全市工商企業2月份兩部制電費中的基本電費,由市財政代繳;2月22日,降低除高耗能行業以外的一般工商業和大工業企業電費5%。深圳燃氣集團印發《關于支持酒店、餐飲類商業客戶共渡難關的方案》,對使用管道天然氣的餐飲、酒店類商業客戶,2月、3月使用管道天然氣的氣費按照現行氣價的70%結算;暫時性經營困難確實無力交納1月-3月份氣費的,可延緩交納氣費一個月;欠費不停氣,免除1月-3月因緩交氣費產生的違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