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字樓的選址、評估以及運營管理等場景中,確定最佳承載人數都是一個關鍵問題,無論是對于準備入駐的企業,還是寫字樓的運營商,亦或是相關的服務提供商,了解寫字樓的最佳承載人數都能為其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那么,寫字樓最佳承載人數究竟該如何計算呢?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計算方法。

寫字樓最佳承載人數怎么算?掌握這些方法,讓你心中有數-咚咚租

一、基于建筑面積和人均辦公面積計算

確定建筑面積:直接獲取寫字樓的總建筑面積數據,一般可從建筑規劃許可證、產權證或樓盤宣傳資料等公開渠道查詢到相關信息。
考慮得房率:得房率是指使用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率,甲級寫字樓典型值為 70%-75%,乙級寫字樓為 65%-70%。使用面積 = 建筑面積 × 得房率,比如某寫字樓建筑面積為 10000㎡,得房率為 70%,則使用面積為 7000㎡。
預留功能分區面積:辦公區域外,會議室、接待區、打印區、茶水間、衛生間、強弱電井等非辦公功能區會占據一定空間。通常建議預留 20%-25% 的使用面積給這些功能區。假設使用面積為 7000㎡,預留 20% 給功能區,則實際可用于擺放工位的面積為 5600㎡。
確定人均辦公面積:不同行業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差異較大。高密度辦公行業,如互聯網 / 電商行業,人均辦公面積可為 5-8㎡;普通企業 / 專業服務行業,人均辦公面積約為 8-12㎡;金融機構 / 總部辦公等人均辦公面積則在 15-20㎡ 以上。以普通企業為例,按人均 10㎡計算,該寫字樓可擺放工位數量為 5600㎡÷10㎡/ 人 =560 個,即最佳承載人數約為 560 人。
驗證消防規范要求:普通辦公區的人員密度應≤0.25 人 /㎡,即人均≥4㎡,此為國標 GB50016-2014 的要求。在上述例子中,人均辦公面積為 10㎡,滿足消防規范要求,若按人均 5㎡ 計算,則不滿足,需進行調整。

二、根據電梯承載能力計算

明確電梯數量及載重:了解寫字樓內電梯的數量以及每臺電梯的載重。假設某寫字樓有 5 臺載重為 1000kg 的電梯。
計算單臺電梯承載人數:按每人平均重量 75kg 計算,載重 1000kg 的電梯可承載人數為 1000kg÷75kg≈13 人。
確定電梯運行效率相關參數:參考相關標準,如超甲級商務樓宇電梯平均到站間隔時間不超過 30s,高峰期 5min 內運客量不少于樓內總人數的 15%;甲級商務樓宇電梯平均到站間隔時間不超過 40s,高峰期 5min 內運客量不少于樓內總人數的 13%。假設某寫字樓按照甲級商務樓宇標準,電梯平均到站間隔時間為 40s,高峰期 5min 內需運送樓內總人數的 13%。
建立方程計算最佳承載人數:設寫字樓最佳承載人數為 N,在高峰期 5min 內需運送人數為 0.13N。每臺電梯每分鐘運載次數為 60s÷40s=1.5 次,每次運載 13 人,則 5min 內可運送人數為 5×1.5×13=97.5 人。根據運送人數相等可得方程:97.5=0.13N,解得 N=750 人左右。

三、結合疏散通道寬度計算

確定每層人數:先計算寫字樓每層的建筑面積,再根據得房率、功能分區等情況算出每層的使用面積和可用于擺放工位的面積,最后結合人均辦公面積確定每層的人數。
計算疏散樓梯總寬度:依據規范,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m)= 該層人數÷100×1(多層)/0.75(高層)。假設某高層寫字樓一層的人數為 300 人,則疏散樓梯總寬度需≥300÷100×0.75=2.25 米。
評估實際疏散通道寬度:實地測量寫字樓每層疏散樓梯的實際總寬度,若實際寬度小于規范計算寬度,則需調整辦公人數,直到滿足規范要求。

四、參考實際調研統計數據計算

蹲守實測:在工作日早上 8 點到 10 點等人員進出高峰期,到寫字樓所有入口蹲點,統計進入人數,以此作為寫字樓的最佳承載人數參考。但此方法耗費人力和時間成本較高,且可能存在統計誤差。
借助設備統計:采用視頻識別或手機 WiFi 信號捕捉設備,可更精準、高效地統計寫字樓內的人員數量,但設備采購和安裝成本較高。
詢問物管或招商部門:直接向寫字樓的物業管理公司或招商部門咨詢,看其是否有已統計的相關數據,此方法便捷,但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取決于對方。

綜上所述,計算寫字樓最佳承載人數有多種方法,不同方法各有側重點和適用場景。在實際操作中,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并相互驗證,以得出更準確、合理的寫字樓最佳承載人數結果,為企業辦公選址、寫字樓運營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以上內容通過多種方法闡述了寫字樓最佳承載人數的計算方式,希望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想法或需要進一步補充修改,歡迎隨時提出。